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哪些问题?我国冷链物流一直存在着规模小、技术有限、缺乏统一标识等缺点,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。国内重货运输认为标准需要统一,标准不统一导致整体效率低下,大件运输如何推进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?早在两年前,就有文件提出要引导冷链运输物流企业整合资源,降低成本,提高物流效率。
冷链物流的标准化为何如此困难?
在推进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,我们将面临许多现实障碍。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,各方面的考虑必不可少。但从冷链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,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上游本身缺乏标准化
物流服务于行业,所以在服务体系中,包括设备和技术,都需要与非标主体合作做量身定做的匹配。从上游来看,农产品、生鲜食品等冷链物流的主要对象都有其自身的自然属性。它们不是纯粹的人造产品,如汽车和数码产品。很容易实现标准化、规模化生产。京东物流冷链配送负责人夏萌指出,冷链物流企业能够控制的仓储、配送、车辆设备、系统等所有工具的改造,都要依托上游产品进行调整,因此,标准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。
很难界定标准化的范围
因为技术是冷链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如果标准太高,一些企业会受到技术和成本的限制;另外,冷链物流标准还涉及食品安全问题,标准不能太低,这就成了一个难点。
冷链物流行业痛点如何建立标准化?
冷链物流车辆网络的云系统
受技术瓶颈限制
在运输过程中,存在着断链、散链的问题,物流企业不得不采取“断点续航”的方式,就像古驿站“八百里快车”一样,处处换马。“连续传递”的点越多,传递过程就越多,整个过程的标准化就越难以保证。
基础设施不完善
美国、德国、日本等国家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较成熟,标准化体系也比较完善。然而,我国物流业的总体状况呈现出“小、散、乱”的特点。不仅是冷链,整个物流行业的标准化也是一个问题。
上一条: 浅谈大件运输与公路运输的特点
下一条: 国内大件运输管理人员的要求